一邊收農民的種植保險費,一邊以虛假資料進行虛假承保,欺騙群眾,絳縣人壽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連續(xù)多年,虛造烏龍保單,處心積慮騙保,嚴重損害了當?shù)剞r民的利益。
農作物種植保險 通常是指除林木以外人工栽培種植的各種農作物為標的的保險。一般包括糧食作物保險和經濟作物保險等。從2011年開始,絳縣人壽財險收取村民每畝30元的保費,按約定,如遇災害,保險公司負責在對作物遭災后的損失給予賠償。
可是今年,卻有村民發(fā)現(xiàn)絳縣人壽財險公司把大家給騙了。假保險是南樊鎮(zhèn)鄭柴村的馮大伯最先發(fā)現(xiàn)的,前段時間,有人到村里張貼當年的種植業(yè)保險清單,馮大伯正巧經過,就過去看了一下,發(fā)現(xiàn)自己名字后的身份證號、聯(lián)系方式、開戶銀行帳號都不對,連后面的簽名都是他自己簽的,他覺得不可思議,就喊來路過的另兩位村民曹某全、賈某龍,二人一看,發(fā)現(xiàn)除了名字,其余都與自己的信息不相符。幾個人就用手機拍了下來,于是一傳十,十傳百,村里炸開了鍋,大家相互對正,問題一個個都爆發(fā)出來。一村民試著撥打自己名字后面的聯(lián)系電話,竟然是臨汾的。
村民提供的本次造假的保險名單共有287戶,抬頭印有中國人壽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,上蓋有公司的紅印章。第一行是被保險人姓名,第二行是被保險人身份證號,第三行是聯(lián)系方式,接下來是保險畝數(shù)、金額,后面還有銀行帳號,開戶行是南樊信用社,最后是村民的簽名。村民說,除了名字,剩下的都是假的。
馮大伯說,往年相關人員都是趁沒人時把名單往村里墻上一貼,拍上幾張照片,再把名單揭下來帶走。村民說從2011年開始,人壽保險每年每畝收村民30元的保費,這些年多次遇到災害,村里都報了上去,但從沒得到過賠償,F(xiàn)在才明白,是不可能能得到賠償?shù)。整件事從一開始就是計劃好的,那么這些年他們理賠下來的錢都去哪兒了?
村民將此事反映給南樊鎮(zhèn)政府,但至今沒得到明確的答復。開戶行絳縣農商銀行的負責人說,在銀行開戶,必需本人帶上身份證辦理,名字和身份證號碼不相符,是開不了帳戶的。至于保單上填的帳戶,如果村民沒有自已持身份證來辦理過,就肯定不存在,農商銀行不可能給人壽財險提供假帳戶。
關于人壽財險承保造假一事,絳縣人壽財險公司的趙經理推說領導不在,自己不了解情況,對村民反映的問題置之不理。面對造假是否涉及到全縣,這些年共理賠了多少錢,這些錢去向何處等問題,這位趙經理說自己不是分管領導,不清楚。
因為農業(yè)保險享受國家給予的財政補貼,絳縣人保財險公司編造虛假保單,除了欺騙群眾,是不是打“惠民補貼”的主意,只能等監(jiān)察部門調查后才知道結果。